孙晓丽,一名只有9年教龄的高校“青椒”,却有着9年教授、7年硕导、5年博导经历。28岁破格晋升教授,现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作物学科方向负责人、作物逆境分子生物学创新团队负责人。9年来,她坚持探索农业科技前沿,在影响黑龙江农业生产的低温冷害和土壤盐碱化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她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研究课题和先进技术示范推广,创造经济效益超过1000万元;她用热情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种,用丰富的学识培养了大批知农爱农人才。她是名副其实的“龙江学者”“神农英才”。
她用科研热情抵御寒冷,用温婉知性软化大地
孙晓丽教授瞄准严重影响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低温冷害和土壤盐碱化问题,系统进行寒地作物耐低温/盐碱关键基因鉴定、机制解析和育种研究,为保障寒地作物高产稳产提供重要科技支撑。她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杰出青年基金等科研课题24项。在Plant Physiol等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二区以上SCI论文33篇,被引超过1500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获省高校科学技术特等奖/一等奖。
土壤盐碱化和低温冷害严重影响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孙晓丽教授聚焦耐盐碱大豆新种质创新中耐盐碱基因匮乏、应答机制不清的瓶颈问题,开展大豆耐盐碱基因鉴定与调控网络解析及育种研究。鉴定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育种价值的耐盐碱基因8个,其中2个基因在自然群体中鉴定到优异单倍型,并结合分子标记、基因编辑、转基因等育种手段,创制了耐盐碱大豆新种质3份,为耐盐碱大豆品种培育提供了材料储备。
针对寒地水稻生产的低温冷害问题,她开展水稻耐冷基因鉴定与调控机制解析及育种研究,揭示了3个水稻特有的miRNA调控耐冷性的分子机制,开发并应用Indel标记创制了耐冷水稻新种质2份,为水稻耐冷育种提供了宝贵的种质和基因资源。先后获大庆市第八届青年科技奖、黑龙江省第十三届青年科技奖。
她用教育热情点燃火种,用育人初心护苗前行
孙晓丽教授将塑造价值、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三者融为一体,把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融入到课堂教学与学生培养工作中。她承担分子生物学、科学研究专题讨论、专业导论3门本科课程和科技论文写作、专业英语、作物分子育种3门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她细心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教学形式丰富,赢得了学生的赞扬,获得校优秀教师称号。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她作为分子生物学课程负责人,带领团队教师创新课程教学模式,积极探索知识传授新形式,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主持教研课题3项,参与4项,发表教研论文4篇,出版国家规划教材2部。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她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竞赛,革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先后获黑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省青年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二等奖、校青年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一等奖、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
她注重在课外实践中对学生的全面培养。自2016年被聘为硕士生导师,2018年破格聘为博士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她高标准、严要求,通过思想引领帮助研究生树立远大科研理想,通过前沿引导激发研究生开展科研探索和创新,通过言传身教教导研究生严守科研诚信。她指导的研究生均成为学院优秀学生代表,多人获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优秀毕业生、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术报告获奖。
她用服务热情融化冰雪,用强农执念助力振兴
孙晓丽教授作为省级三区人才,肩负起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积极服务佳木斯市同江市、大庆市大同区等受援单位,足迹遍及两市三县4个农场17个自然村;积极将研究课题和先进技术带到受援地示范推广,近三年引进各类项目12个,创办涉农企业1家,引进资金200余万元,创造经济效益超过1000万元。
她大力推动农技推广、科技小院、市校合作等项目与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的资源整合,重点实施了同江市水稻大豆高产攻关、大同区盐碱地水稻提质增效、建三江水稻绿色高效行动等项目并取得显著成效。
她发扬敢为人先、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和全力以赴、大爱忘我的奉献精神,用科技赋能我省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真正将论文写在了龙江大地上,先后获得了大庆市巾帼建功标兵、北大荒青年五四奖章,2022年当选中国共产党大庆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近日,又成功获评大庆市三八红旗手标兵。
工作之余,孙晓丽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女性。她是黑龙江省女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八一农大女教授协会会长,她会邀请专业人士为学校的女教授们举办礼仪培训,也会组织女教授为女大学生做讲座引导她们如何走好科研路;作为导师,她会在美好的午后为学生们做一杯香浓的咖啡;作为党支部书记,她亦会在端午节带领女同志们亲手缝制香包,体验香文化,感悟屈原爱国情怀,共同叙话美好生活。
巾帼筑梦绽芳华,砥砺奋进新时代。孙晓丽教授在她挚爱的科研教学岗位上,潜心科研倾心育人的脚步从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