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扬帆开新局 改革创新谱新篇
全面加快推进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十一届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郑喜群
(2021年3月20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下面,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2019年以来主要工作回顾
两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扎实落实年度党政工作要点和十届四次教代会工作部署,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改革创新,加快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农业大学建设,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坚决有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省教育厅、大庆市决策部署,始终把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从快、从严、从细做好防控工作。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9个专项工作组,组织召开防控工作会议33次。严格实行校园封闭式管理和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积极筹措防疫物资,全面落实联防联控举措,在全省高校率先研发应用了疫情信息数字化管理系统。坚持“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1834门本科、研究生课程有序开展在线教学,教师参与率100%。周密制定春秋两季返校复学工作方案,学校出资组织全员核酸检测2万余人次,在全省高校率先实现了安全有序开学。协调政府出资建设家属区隔离围栏,设立了集中医学观察隔离区和临时隔离观察室。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疫情困难补助,退返学生住宿费833万元。积极作为贡献农大抗疫力量,7名医护人员驰援大庆战疫一线,279名师生参与家乡社区疫情防控,录制了76部视频,指导广大农民抗疫情备耕生产。自主研发并成功投产全国首个 “多线全自动智能化水稻秧盘播种生产线”,有力缓解了因疫情导致的春耕生产人手短缺问题。校医院获全省疫情防控“先进集体”称号,1人获“先进个人”称号。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全力确保了学校稳定和师生安全,做到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学校事业发展两不误。
(二)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先后获批建设了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建设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和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组织开展人才培养战略定位及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双论证,建立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强一流专业建设,获批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5个、省级19个,获批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项、省级2项,新增专业3个,调整确定了我校首个五年制本科专业。加强一流课程建设,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8门、省级精品课2门。立项建设了35门课程思政,2门课程获省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1人获评省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名师。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出台了“八一农大40条”,修订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9大类23个专业实施了按类招生与培养。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参与完成一等奖1项。深化双创教育,获批国家级项目73项、省级188项;新建创新创业实验室5个,孵化企业7个;获双创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2项、铜奖3项,成绩名列全省高校前列,学校首次获全国“先进集体奖”;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28项、省级99项。
(三)学生教育管理与招生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引领,深入推进“三全育人”、北大荒精神育人工程。创新网络思政载体建设,学校获“全国高校优秀网络栏目”精品奖、教育部“十佳校园网络通讯站”等荣誉称号。扎实推进共青团和学生会改革,完善“青马工程”培训体系,召开了十二次团代会和十五次学代会。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育人平台,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获评团中央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1支实践团队获评“优秀团队”。深入开展“一院一品”学风建设工程,完善精准资助体系,深化心理育人成效,建立了以“五联五做”为主要内容的学校领导联系学生工作制度。抢抓机遇适度扩大招生规模,2年共增加招生计划696人,5个专业在一批次招生,生源质量进一步提高。面对受疫情影响的“最难就业季”,学校全员参与就业、全方位助力就业,大力拓展就业市场,增设就业工作奖项,设立爱农就业奖学金,启动“北大荒新苗计划”,扎实有力地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牵头成立我省农林高校就业工作协作体,积极促进就业工作和就业资源共享。2020年毕业生就业核查满意度居全省第二,学校先后2次在全省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交流。
(四)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取得新成效。聚焦农业强省建设和产业发展需求,优化调整涉农学科结构,规范设置了17个学科的学科方向。6个学位授权点(专博2个、学硕3个、专硕1个)通过省学位委员会审核。组织参加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随机抽评和自评的10个学位授权点全部合格。有8个学科参评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2个专业学位类别参评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加强学科队伍建设,确认、新增了学科后备带头人、方向带头人和研究生导师,组建学科团队4个、科研团队35个。两年共录取研究生1215人,实现了招生规模和增长幅度双突破。完善了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程序,改革研究生学制,进一步优化了研究生录取和培养机制。研究生两年初次就业率平均超过83%,2020年学位论文随机抽评优秀率居全省第一,研究生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
(五)师资队伍建设和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两年间累计投入1871万元引进各类人才200人。柔性引进“双聘院士”2人、“头雁”1人。自主培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学者2人,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获批省“头雁”团队项目1个。22人获国家留学基金委等各级出国研修项目,博士后进站38人、出站14人,获批国家和省级博士后项目38人次,资助金额255万元,资助人次和金额再创新高。获批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基础设施建设资助1项,省级学术(技术)后备带头人资助3项。持续深入开展“青年教师生产一线实践锻炼计划”。出台了《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办法》,修订了《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科学调整了高层次人才支持政策。实施编制改革,积极推进编外人员纳入事业编制。在省内高校中率先开展了工勤人员转岗聘用工作。加强实验队伍建设,5名实验技术人员转入教师岗位。深化职称制度改革,首次采取“自评直聘”“协议约定”的方式,完成了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工作。强化岗位聘任考核,出台了《专业技术岗位聘期考核暂行办法》,完善了科学、合理的岗位考核体系。深化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实际增加1400万元用于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建立了体现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新增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师德先进集体1个、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省优秀教师2名,省模范教师和师德先进个人各1名。
(六)科学研究激发新活力。获批各类科研项目669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项、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两年到账科研经费1.25亿元。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12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创历史新高。2个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被储备为中央预算内投资农业建设项目。备案建设了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技术创新中心,组建了20个科研共同体。“北大荒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顺利通过省教育厅验收。以生物中心为试点,分级分批实行了校级共享平台实验仪器设备有偿服务。修订了科技管理相关制度,进一步优化了科技人才培养环境。1人入选龙江科技英才,1人获省青年科技奖,5人获省“优秀科技志愿者”荣誉称号。
(七)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大豆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打破我省乃至东北地区大豆单产纪录。“玉鹅种养技术”作为全国典型被12省62个县区推广应用。牵头组建了国家杂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确立了杂粮中心在产业协同创新中的引领地位。稳步推进“黑龙江省杂粮学会”申报组建工作。成立了建三江水稻产业创新研究院、九三大豆产业创新研究院,对接项目60余个。与安达市共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协助肇州县政府申报获批了国家种植示范基地,积极申报教育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现已通过省级审核并被推荐至教育部。大庆设施农业研究院新建示范基地13个。老校区科研所获批500万项目建设经费。与牡丹江开发区共同设立了检验检测平台。完成了二校区12.48万平方米的用地不动产登记和土地划拨工作,为学校未来发展积蓄了宝贵资源。积极开展“三区人才”、科特派、科技扶贫、挂职兴农等活动,培训2.5万余人次。扎实推进继续教育工作,完成20个班次近1100人次的培训任务。
(八)开放办学及对外宣传工作全面推进。与马来西亚、波兰等5国高校新签、续签合作协议5个。接待俄罗斯、澳大利亚等6个国家的代表团8个。推介开展了2个学生海外交流项目,选派8名学生赴乌克兰等高校学习交流。成功举办多个国际大型学术会议,积极开展北大荒精神与文化学术交流,获批了“黑龙江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北大荒精神实践研修基地培训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5000余人次。北大荒精神展示馆建成开馆,接待校内外参观团组100余个、师生近万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加强了欧美同学会、校友基金会及国内校友会建设。积极争取社会资源,基本完成了北方农耕文明博物馆筹建工作,征集藏品600余件。学报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荣誉称号。学校微信推文阅读量达79.3万次,各级媒体发布我校新闻稿件200余篇,20余项新闻、电视作品在国家和省级评比中获奖。
(九)发展保障工作扎实有效。主动争取省教育厅、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共建八一农大,签署了共建协议,为学校赢得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系统总结了学校“十三五”规划执行和完成情况,组织开展“十四五”专项调研,集中力量推进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科学谋划未来五年改革发展任务。两年实现全口径预算收入11.54亿元,科学合理安排年度预算,高标准完成招标采购和审计工作,节约了学校资金,学校获评省内部审计先进集体。加强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建设,逐步完善了管理体制机制,成立了大庆市农大动物医院有限公司。基础教学实验楼建设按期完工,项目质量得到了国家督查组的肯定和大庆市的表彰。扎实推进了15号学生公寓楼和动物临床教学楼项目建设。高标准完成了智慧校园三期建设、无线校园网工程。采用多项新技术完成72间智慧教室改造,丰富了智慧教学交互功能,在全省高校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受到师生一致好评。二食堂维修改造、供热二级管网改造、生物馆“平改坡”、消防供水、校园道路维修、亮化美化、学生公寓设施增设更换、医疗保健、教职工福利标准提高和关爱离退休教职工等惠民工程扎实落地。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完善了校园门禁系统,强化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更新了监控设施设备,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校园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确保了学校安全稳定。
(十)全面从严治党更加坚强有力。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推进整改落实,学校政治生态持续向好。推深做实意识形态工作,严格执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宣传思想工作机制,高标准完成了巡视反馈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整改销号工作。持续加强思政队伍和统战队伍建设,扎实做好宗教抵防工作。严格干部选任标准和程序,注重年轻干部培养使用,两年共调整干部230人。实施“领导干部素质能力提升计划”,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完成了学校党组织关系转隶和21个二级党组织的换届(组建)、委员增补工作。深入实施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工程,扎实开展对标创建、达标定级工作。基层教学单位“党员之家”建成率100%,“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实现100%全覆盖。召开3次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梳理管党治党、作风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重点问题进行跟踪监督、集中整治。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设立了监察专员办公室,建立了纪委与党委沟通会商机制。强化对重大工程建设、疫情防控、巡视整改落实的日常监督,省委巡视反馈的25个问题已完成整改24个,部分完成1个。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精准运用“四种形态”,约谈6人,函询谈话2人,党纪处分 14人。
此外,学校其他战线的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校在全国高校的排名稳步提升,各项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校师生员工团结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向付出辛苦努力的全体师生员工,向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的老领导、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充分认识当前存在的制约学校发展的几个突出问题:一是思想解放还不够,在改革力度、开放程度、融合广度、创新效度上与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还有待加强;二是人才引进与稳定任务依然艰巨,师资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领军人才短缺,整体水平还需要提升;三是办学资源不足,在有效化解办学资金紧张,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和改善办学条件方面存在不足;四是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学校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积极努力地去解决。
二、2021年工作思路与重点工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学校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农业大学建设目标,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全面推进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内涵建设水平,推动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突出政治引领,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
一是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强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培训学习,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专题教育学习。开展好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制定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负面清单,做好风险排查、防范和化解工作。二是突出抓好政治建设。健全完善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长效机制,推进政治建设任务清单落实。持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做好省委巡视反馈意见及各类督查检查反馈意见整改工作。三是打造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完善校院两级会议议事规则和运行机制,规范决策程序。严格干部选任标准和程序,加强年轻干部培养使用。继续实施“领导干部素质能力提升计划”,探索构建分层分类、协调联动的干部培训工作体系。严格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四是着力提升基层党建质量和水平。启动实施“学习行动”“达标行动”“展示行动”,深入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工程。加强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推动基层党建和业务工作双融合双提升。进一步优化学生党支部设置,有序推进学院专职组织员配备。五是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推进纪检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二级纪委机构建设。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育人环境,防止“四风”回潮复燃。
(二)立足新发展阶段,着力抓好学校顶层设计
一是做好“十四五”发展规划。全面总结分析“十三五”发展情况,高起点、高标准科学编制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推动有关战线、各学院制订专项规划和分规划。二是优化调整学科专业。以“双一流”为引领,突出优势与特色,制定出台学科专业优化调整方案,调整优化涉农学科专业结构布局,确定“十四五”时期学科专业增长点。三是加强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校建设。积极推进北大荒农产品加工产业学院、腾讯大数据产业学院、航空产业学院、康养产业学院、设施农业产业学院等产业学院建设,争取1个产业学院纳入省重点建设行列。四是深入落实省教育厅、北大荒农垦集团共建八一农大工作,力争在科技创新和示范、北大荒精神传承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五是修订学校章程,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深化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扩大学院办学自主权,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三)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是持续深化校内综合改革。稳步推进破“五唯”改革,构建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和奖励制度。拓展引才渠道,精准引才聚才育才,努力补齐人才短板。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长效机制。有序推进人事代理人员落入事业编制。成立教师工作部,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完善师德师风制度体系,建立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完成教学科研用房调整,理顺教学科研管理和运行机制。二是着力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落实专业优化调整方案,增设3个涉农专业,建设5个专业集群。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和一流教材。积极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做好专家进校考察的准备工作。推进科教协同、产教协同育人,探索产业学院育人机制。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培育一批高水平教学成果。深化创新创业示范校建设,承办好“互联网+”第七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黑龙江省赛。筹备国家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三是推进高水平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落实学科优化调整方案,凝练学科方向,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做大做精做强5个学科群和1个优势特色学科。开展“杂粮生产与加工”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总结,做好省“双一流”二期建设申报工作。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适度扩大研究生规模,强化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推进实施推免生辅导员专项计划。改革研究生奖助体系,确保学校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
(四)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提升学校服务社会发展能力
一是拓展融合发展广度。紧紧围绕我省“六个强省”、北大荒集团“三大一航母”建设和大庆市转型发展,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建设,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市校融合和校企合作,突出服务垦区与现代化大农业办学特色,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完善合作体制机制,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二是提升科技创新效度。深度参与全省农业科技创新行动,调整科研方向,服务龙江农业产业发展。拓宽项目来源渠道,全力争取国家和省部重大科研项目,力争国家科学基金项目取得新突破。积极申建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启动“农业农村部牛病诊断与药物研发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和“东北寒地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建设。整合建设学校生物育种创新平台,专班推进狮白鹅育种研究。启动实施“领军人才计划”,培养一批优秀的高精尖人才。深入实施“科研共同体G20工程”,建立关键技术联合攻关长效机制。开展“高层次科技成果培育行动”,力争在省部级一等奖和国家级奖励上取得新突破。三是延伸社会服务深度。实施我校服务乡村振兴计划,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七大行动”。完善学校八大科技创新基地工作机制,提升工作效能。推动重大成果和关键技术转移转化,重点打造以狮白鹅、大豆增产、杂粮特色产品等为代表的3-5项标志性服务品牌。积极对接实施垦区试验示范项目。与大庆市设立市校融合发展农业农村领域合作项目,探索与大庆市经开区共建都市农业产业园。与牡丹江市共建“食品检验检测平台”。与盛泉集团共建乡村振兴研究院。积极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拓展社会培训空间,扩大培训规模,提高继续教育办学效益。四是加大开放办学力度。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做好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工作。加强与中东欧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拓展一批新的国际交流项目。力推本科生和研究生交换生项目,提升学生出国(境)学习交流比例。落实教育部中外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争取实现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积极发展留学生学历教育,力争实现我校留学生招生零的突破。推进校友总会、农耕文明博物馆建设,完善教育发展基金会管理机制。
(五)聚焦立德树人,强化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
一是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启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完善“十大育人”体系,构建一体化育人格局。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位点建设。实施思政课创新创优行动,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铸魂育人金课。深化省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建设,培育一批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深入开展“四史”“四大精神”学习教育。加强专职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完善学生骨干培养体系,打造我校“青马工程”品牌。二是深化北大荒精神育人。推进将军广场改造,打造新的北大荒精神宣教基地。充分发挥好北大荒精神学术交流基地和实践研修基地作用。深入实施“北大荒精神育人工程”,打造特色育人品牌。深入开展省级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三是推进更高质量招生就业。加强招生宣传网络矩阵建设,健全“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稳定招生规模。深化“四级包保责任制”,完善“校-院-系”三级就业工作体系和“行业-专业-就业”一体化就业指导体系。实施好“北大荒新苗计划”,举办“营销人才培训班”。积极争创大学生就业示范性高校。
(六)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服务保障和条件支撑能力
一是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防控要求,慎终如始抓好开学返校和校园日常疫情防控管理,确保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二是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强数据信息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实现数据整合共享。完成全部教室智慧环境改造,实现智能化控制与可视化运维管理。大力推进业务系统建设,深化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平台建设。强化硬件基础设施与网络安全建设,提升防控能力。三是提高资源筹措和配置能力。充分把握省1:1匹配还贷资金最后一年的机遇,合理统筹学校资金,偿清银行贷款债务。积极争取国家及各级财政专项资金。认真做好教育专项债券项目储备论证工作。完善后勤饮食中心、资产经营公司、动物医院、杂粮中心、测试中心等改革方案,努力提高、合理分配经营收益。科学细致做好财务管理、招标采购和审计工作。四是持续改善办学基本条件。着力推进15号学生公寓和动物医学临床教学楼建设。完成中西部基础教学实验楼项目收尾工作及校园屋面防水(二期)、校园消防系统、图书馆五楼、宿舍设施维修改造项目。积极推进二校区建设,完善二校区安全设施,拓展学校办学空间。持续深化后勤整改,规范优化物业服务管理,提升后勤和物业服务质量。加强风险分级管控,完善综合治理责任体系,做好消防、危化品等隐患排查和整改,提升校园安全水平。五是扎实做好统战、工会和离退休工作,为学校事业发展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各位代表,同志们,2021年学校事业发展已经迈出了新的步伐。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动力,用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扎实工作、开拓进取、担当作为,加快推进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